玉石文化在我国盛行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其中人们对和田玉的喜好可以谓为玉石之最,关于和田玉的文化源远流长。现在随着俄料、韩料的出现关于和田玉的说法更是众说风云,云山雾罩,其中有些说法就是典型的误区,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忽悠了。和田料是最好的,青海料和俄料都不好?
和田料是我国的传统玉料,俄料、韩料是近几年流入国内的,我们国人肯定要对和田料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和田料都好,所有的俄料、韩料都不好,在和田料中,也有不少毫无利用价值的废料。而像一些俄料和青海料的顶级玉料丝毫不亚于和田料。看料子。我们看料子本身怎么样,不要光听产地。籽料都很贵?
籽料很贵,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会赞同,但是凡事没有绝对,满身裂纹、浆多、石性重等等这些籽料出不了作品,同样价值不高。
有皮色的籽料都是好的?
就目前而言,皮色确实是籽料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像是它的名片一般。皮是指玉的表面特征,有石皮、将皮、色皮,这种特征反映了玉的质量。真的好玉是没有皮的,好质量的玉应该是皮如玉。皮好,里面玉质也好;皮不好,里面玉质也不好。皮是相对于白玉而言的,对于其它有色种来说皮的意义不是增分而是减分的,对皮的要求以红为上,金黄为次,褐黑再次之。什么千年的红皮万年的黑皮那都是经营者自己对玉理解的水品而已,在历史和现代的玉雕作品中多以白配红的出众,因为白是基本色,红则是中国人的情节和国色。肉好、皮好、形好的是优质的原料,而肉好、形好、皮不好的也是上等的原料。籽料的优劣,还得看肉。
和田玉越白越好?
评价和田玉,要从细度、脂感、糯性、白度、料型等多个方面。其中白度只是关键之一。对和田玉而言,细度与脂感是最关键的两个方面,细度好、脂感足的料籽才能越玩越有味,经久有味。越是质地好的料子反而不是越白的,我们通常说的“羊脂白玉”就是说料子油性象羊脂一样细腻、油腻。论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度比新疆料的白度都要好,但是细度、脂感都差很多。
而选择和田玉有五大要素
第一:油润度
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第二:密度
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我一般用侧弱光看结构,说不见结构是夸张了,只有假料不见结构。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我觉得可以了。当然,是越细腻越好。
第三:色泽
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洁白的纸上,我觉得是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我们不是一定要跟白纸去比,至少感觉到它真实的颜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我们的文化传承中,玉总是跟白联系在一起。同等情况下,白玉的确比较畅销。玩皮色的,尽量选巧色,白玉上面带巧色就更好了。
第四:纯度
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这个相对容易辨别,争取室外肉眼难以发现。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第五:型(雕工)
包含外观,工艺,大小。外观,我们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美的器物形状,引申到玉器也是一样。比例得当的玉器,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反歪瓜裂枣的外形总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