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猫眼、玛瑙、翡翠、碧玺……古往今来,不管朝代怎样变迁,在人们眼中,珠宝永远不会过时,那些“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美人最令人神往。由于人们对珠宝的狂热,随之诞生了珠宝匠人、珠宝鉴定师,不管大众的审美如何变化,他们总能在普通石料中,发现这些大自然留下的宝物。
在霸州市区,有一位珠宝店店主,他是“半路出家”的珠宝爱好者,经过刻苦的学习,学历不高的他在众多佼佼者中考取了北京大学珠宝鉴定师资格证。在央视《一锤定音》节目中,他屡次亮相,常用幽默机智的话语为观众答疑解惑。他开店不为赚钱,总是义务为顾客鉴别珠宝,挽回了很多损失,他还用珠宝为社会做了很多公益事。他的名字叫杜学义。
农村娃子的“珠宝梦”
1978年,杜学义出生于霸州市康仙庄乡,7岁时,他随父母来到文安县苏桥镇生活。16岁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帮助父亲管理家族企业。时光荏苒,在商海打拼多年后,饱尝了各种心酸和压力的他心中燃起一个梦想:经营一家珠宝店。
“从小我就喜欢收集各种奇石怪石,决心把经营珠宝店当成最终目标。经商十多年后,我就跟家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并把企业逐渐交给弟弟打理。”杜学义说。2008年起,他从紧张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跑到北京的大型古玩城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学习珠宝知识。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走进潘家园的情景,杜学义坦言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玉石、古玩、字画……很多东西他是第一次见到。为了尽快融入市场,杜学义勤学好问,不断结识市场内的店主,通过他们学习相关知识。
一个农村孩子,没有任何根基和知识,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上,该何去何从呢?
2014年,一件事让杜学义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一年9月,他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与潘家园合办的兴趣班,2个月后,他顺利通过了考核,获得毕业证。“在培训班里,我是学历最低的学生,其他学生要么是专业的,要么家里开了珠宝店,需要进修,只有我是门外汉,我当时还晚了4天的课。笨鸟就得先飞,因此,我重新找到学生时代的劲头,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和老师考察珠宝市场。毕业那天,我是全班公认的最努力的学生。”
拖着伤腿考取珠宝鉴定师
如果说珠宝兴趣班开启了杜学义的“艺术之旅”,那么珠宝专业班则带他步入了更广阔的世界。2015年4月的一天,杜学义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大学参加珠宝鉴定师专业班。但这一次学习却令他痛苦不堪。
“受苏桥镇非遗项目的影响,我从小就玩飞叉,2013年4月份,我在一次练习中,钢制的飞叉砸中了我的右腿,从此膝盖、髋关节经常疼,但我没有把它当回事,直到2015年4月的一次检查中,才知道是右腿髌骨被砸掉了一块指甲大小的骨头。上课那天,我的右腿刚做完手术8天。”杜学义说。
在为期3个月的学习中,杜学义担心家人,只得“走读”,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开车到天宫院地铁站,然后坐30多站到北京大学上课,下午4点半放学,他再赶回霸州。在右腿没拆线前,很多路都是他一瘸一拐走完的。去外地市场考察时,他数不清每天走了多少路,到了晚上疼得他直皱眉。“本该养的时候却一直在动,没办法,谁让自己爱上这一行呢!”
最令杜学义痛苦是学习。“总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很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当年我已经37岁了,早就过了学习的最好状态了,相比正牌的大学生,我学起来非常吃力。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一位北大的保洁员经常在中午看书自学,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逼着我咬牙坚持下去。”他介绍说,专业班和兴趣班不同,知识量多而庞杂,要学习地质学、矿物结晶学、结晶光学以及各个珠宝各论。考试分为基础知识笔答题、专业知识笔答题和实物实操当场鉴定,通过率很低。最难的是实物实操当场鉴定,要准确鉴定20个未知的宝石的种类,工具只有折射仪,比重计,放大镜等,时间3个小时,误差不超过2个。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地考察经验,杜学义用2个小时10分钟完成了实操,差错仅为1个。
同年7月的一天,正陪妻儿外出游玩的杜学义收到了写有考试成绩的短信,他笑了,又哭了。“太不容易了,珠宝鉴定师这个身份是我用3个月的努力换来的,想到这里,我百感交集。孩子当时一岁多,家里我顾不上,最辛苦的是妻子和父母。”
他感慨万分地说。
多次以“高参”身份亮相央视
2016年8月14日,在央视《一槌定音》节目中,一位熟悉的面孔令霸州、文安两地的乡亲们眼前一亮,他就是杜学义。随后,他成为了栏目高参团的成员,又多次参加录制。
说起与央视的缘分,杜学义显得很兴奋,他说,一天,栏目摄制组正好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拍摄橄榄石方面的资料片,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被导演相中。在导演的建议下,杜学义参加了绿松石和橄榄石专场的录制。节目播出那天,他和家人、朋友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在镜头下,他镇定自若,谈吐幽默,金句频出,引得专家和观众的掌声。
“作为高参,我说出的每句话要严谨,要正确引导观众。”谈及“触电”经历,杜学义打开了话匣子。央视《一锤定音》栏目是圈内最专业的、最权威的,不仅邀请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展示的珠宝也是最罕见的,每期都令他大开眼界。在现场,他看过一块重达200克拉的橄榄石,这几乎是国内最大的一颗。他还有幸见到了稀世珍品——奇楠。奇楠是沉香的一种,即伽南香。有人说,修行三世,方得闻奇楠一次。杜学义在现场反复闻了很多次,就连主持人也调侃他。“与专家相比,我是初中生的水平。他们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你的认知,可能会搅动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们做学问非常严谨,生怕误导市场和藏家。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丝不苟做学问的精神,这是我后期一直积极参加节目录制的原因。”
义务鉴定珠宝鼓励他人理性收藏
翡翠、绿松石、琥珀……一个个精致的珠宝像待嫁的女子,安静地置于柜台内,等待着欣赏她的目光。2015年12月14日,他实现了梦想,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珠宝店。
每天,除了接待店里的顾客,杜学义做的最多的就是帮他人鉴定、修复珠宝。“有人从别的地方买了珠宝,怕上当,就找我来鉴定,有人找我修玉石首饰,我该修补修补,修补不了的,我就研究新的造型,还有人想买珠宝,但对其很迷茫,我就多跟他讲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让他少花冤枉钱……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不收一分钱,越做这种事我越舒服。”
在采访中,杜学义讲述了一件令他担忧的事。他有个朋友在网上买了一个重12克的绿松石,肉眼一看,颜色非常美丽,价格也便宜,花了2000元,结果,鉴定后,所谓的“绿松石”其实是染色的菱镁矿,造价不足100元。“珠宝种类复杂,鉴定繁琐,除了用肉眼看,还要用工具,不仅要鉴定珠宝本身,还要鉴定它的证书。现在,在利益的驱使下,造假技术越来越高,仿真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会买到假货或次品,这令我下定决心多宣传珠宝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少上当、不上当。”杜学义表示。于是,他在去年开通了网络平台直播间,从翡翠、蜜蜡、和田玉等珠宝的基本知识讲起,每次直播时,在线收看人数近2000人。
文玩市场的价格波谲云诡,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跌落冰点,看透了市场变化规律的杜学义经常在直播中引导网友理性收藏,他说:“2014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全民收藏时期,每个人手里都有大大小小的珠珠串串,很多人盲目跟风,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会令不良商家钻空子,让收藏爱好者既损失了钱财,又失去了收藏的热情。其实,你从始至终喜欢的,对你来说,就是爆款。当风潮过后,如果你还喜欢同一样宝贝,你就真正体会到了收藏的快乐。”
除了商人,杜学义还将自己定义为公益人。2015年10月,受社会爱心团队的感召,他策划在霸州收藏馆广场举办向山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及拍卖师,他捐出了店内的珠宝文玩21件,拍得善款1万余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百姓。
君子当如玉永远在路上
每天,闲来无事,杜学义喜欢在店内一角静静地雕玉,在读玉、画玉、雕玉的过程中,他从珠宝鉴定师渐渐成长为创作者,也更加体会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绚丽多彩,每当看到那些巧夺天工的珠宝艺术品,我就会惊叹于古代匠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一生就做一件事执着精神。有人百年后才成名,这其中的坚持和忍耐,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如今,39岁的杜学义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玉雕工艺师或高级技师。近10年来,看遍了五颜六色的珠宝,他选择把自己的心性雕琢成玉的样子。
“玉有五德,君子当如玉。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温润但不柔弱,坚硬但不伤人。经过了半年多的学习,我已经熟练掌握了技巧。在雕刻中,我的性格越来越沉稳,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杜学义表示,目前,他正在培养两个年幼的侄子学习语言,争取日后开展国际贸易,打开国外淘宝市场,让流落在外的国宝重回故土。他会引导儿子学习美术,将来成为一位优秀的玉雕师,让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珠宝在中国是朝阳产业,这个圈没有专家,只有入门早跟晚。只要有精力,我永远不会放下学习的脚步!”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