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湖南卫视招牌主持人,我们对他并不陌生。
就是这样一位身处娱乐浮华圈,常年曝光在镁光灯下,舞台上妙语连珠风趣十足的“圈内人”,人生最大的爱好却是“玩收藏”。
他对文玩收藏可谓一往情深,在他看来,那其实是心中沉静的砝码,让他离开喧闹的舞台后得以安宁。
“生日挑玉”
汪涵爱好收藏,算起来应和幼时的生长环境有关。他说:“小时候我是在苏州园林里长大的。我每天跟着祖父逛公园,他拎着个鸟笼,我一个小屁孩儿就跟在旁边看碑林、看花草、看园林、看太湖石...我对这些东西格外有兴趣。收藏的爱好很可能就是那时候一不小心埋下的种子...”
说来不敢信,汪涵30年前的小学生手册、作业本都还留着,而50年前汪父汪母结婚的时候在杭州旅游,当天买了一张杭州市地图,至今汪涵还保存着。
不过真正和“古董”打交道,是在汪涵24岁生日时。那天,有个喜欢玩玉的朋友,从广东那边收罗了一堆玉器带到生日会上,他对汪涵说,今天你生日,随便挑一样吧!
“我当然找最大的拿,挑了里面一块玉圭。”然后大家又请来地质研究所一位眼力很好的老教授给看看,老教授说:“这些东西都不靠谱,就这块玉圭年份还算不错...”大家纷纷称赞汪涵眼力不错。
汪涵从楼下工地捡回的老砖
“鬼市”遭“鬼”
生日挑玉可谓是一味诱导剂,汪涵的收藏兴趣给引出来了,他开始游走于古玩市场。
长沙清水塘一条街是著名的“鬼市”,每到周末,清晨四五点时,就聚满了从各地来卖古玩字画、旧书杂货的小商贩,特别热闹。
有天,“鬼市”的一个小摊位上,汪涵看到一个绿色小瓷碗,颜色特别漂亮,暗刻花纹。汪涵越看越喜欢,又经商贩口若悬河一番吹嘘,没忍住,买了。隔了一周,再去“鬼市”,不得了了,又见一个绿碗。
商贩说,您运气太好了,这碗原是一对,老太太精明,上次我去收货只拿出一个,这次去才把另一个拿出来。
汪涵一听,心里美滋滋的,配上对了!毫不犹豫买下。
隔了一周,再去,“啊,又出现了两个小绿碗!”汪涵说,“这是怎么回事?”对方回答得在理:“涵哥,对不住您,这老太太太精了,是4个一套。”汪涵一想,每次都能看到,也是缘分,那买了吧,别下次再出现绿色小盘子就行。接下来再去清水塘,汪涵心里都有点紧张了,他特怕在茫茫晨色中看到闪着两道小绿光的碗。
怕鬼有鬼,果然,再去,嗖嗖,两道小绿光又出现了...
汪涵的小碗
吃一堑长一智,汪涵自此远离清水塘。不过,他并不因为当时买错东西而难受,也从不避讳谈起,反而常常拿出来说给朋友们听,博得大家一乐。
他说:“钱只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制造快乐,一种是解决问题。在那时,买这些东西也都不贵,百八十块钱,但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这就足够了。”
汪涵、马未都节目上说玉
“收藏七段”
在汪涵眼里,收藏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只要藏者喜欢并能从中获取愉悦就好:“不能说一幅画的文化含量就一定高过一辆车,我看过很多哈雷车的车迷,每天对着一台哈雷机车他可以跟你洋洋洒洒说出一万多个好,我们对着一幅画有可能还说不出一万个好来呢。他们从一辆哈雷机车身上体验到了无数的喜悦、欢喜,骑它的时候也好,抚摸它的时候也好,擦它的时候也好,就跟我们把玩一把扇子是一样的,只是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看待这个物质。”
30岁之后,他的收藏才走上“正途”——工作生活相对稳定,又认识了画家李凤龙、收藏家谭国斌这些朋友。“是他们让我找到了组织,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一开始,他主要是玩字画,尤为偏爱文气十足,飘逸、清淡的画作小品。“我的工作原本就够花里胡哨的了,台上每天都张牙舞爪,如果玩的东西还那样,就该崩溃了。”每次工作特别辛苦的时候,回到家,看着那些小画,特别容易跟它们进行能量的置换。画中山水之气扑面而来,内心的躁动不安、在舞台上的不平静,可以瞬间交给它们。
汪涵说:“你要想枝繁叶茂,必须要根深蒂固,我们给别人看到的是在舞台上的迎风摇曳、枝繁叶茂,但是你如果想真的经得起风浪,经得起变故,受得了震动的话,你就必须要根深蒂固。根深蒂固就是把你的根往地里面扎,从传统的优秀文化里去汲取营养...”
潜心收藏近二十年,汪涵当然别有心得。
他说收藏有七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放眼望之,满眼都是真货;
第二个阶段,掌握一点知识以后,满眼都是假货;
第三个阶段是真伪莫辨;
第四个阶段就是贪痴满怀,满眼都是诱惑;
第五个阶段就是心生欢喜,不言对错,我高兴就可以;
第六个阶段就是烟云转逝,看一下就够了;
最后的一个阶段叫做万物皆空,一笑而过。
汪涵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我现在处于第四个阶段,看到什么都喜欢,所以什么都买。这种东西你有机会亲近它,自然也会快乐的,没事偷着乐就行了,这是最开心的,美呀...”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