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乌鲁木齐-和田的航班,中午2点时分到了和田,天是灰蒙蒙的,漫天黄土,按和田人的说法,下土的天气。这是昨天沙尘暴的延续,空气中弥漫着黄土的气味,在外面走一阵,感觉嘴里都是滋啦滋啦的沙子。
中午简单吃了顿饭,就赶去了洛浦县恰尔巴格乡苏尕库木挖玉的矿点。感觉天上地下都是土,一下车,一脚踏到地上,土能埋没脚面。
到了矿点,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挖掘机,铲车,自卸卡车,一片繁忙的景象。地面被挖出一个个大坑,这一矿区,地面覆沙土的厚度大约在8-12米深不等,要挖玉石,首先要把表层的土清运走,工程浩大,下面有多少玉,好的能有多少,完全没有概念,我感觉能挖到一块好玉的概率,跟中彩票差不多。
这个矿坑已挖了近20天,2台挖掘机,6台自卸卡车,花费近80万元,还没把土层完全清理完。能出啥东西,还完全是未知数。据说这个坑旁边几年前曾经出过一块上千万的大玉,老板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愿天随人愿吧。
这些都是这一矿区这一个星期出的玉石,按挖玉人的说法,99%都是垃圾石头,好的玉石屈指可数。这个矿区大约有15台挖掘机和铲车,一台挖掘机或者铲车一个月的费用是30万;6个选矿机,一个选矿机,大约需要10个工人,每个工人月工资4000左右。几十辆的自卸卡车,拉一车土60元左右的运费,一个月出的石头就这么可怜的一点点。
两天时间,匆匆看了三四个矿点,出的东西都相差无几。真的是一玉难求啊!刚进来挖的人都是信心满满,挖了一段时间的都是摇头叹息。挖玉难,发财更难啊!祝愿每一个挖玉人都能心想事成!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中,玉文化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绵延了8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和田玉成为大众玩家老百姓的一大爱好。随着收藏热的升温,尤其产自新疆的和田玉籽料资源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和田玉见证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承古老文明的和田玉,品质上承的和田籽料确实越来越少,大块的精品几乎看不到了。资源的匮乏,若干年后,我们现在的小精品或许也很少见了。
和田玉籽料到底会不会若干年后消失不见?玉龙喀什河在历史长河变迁的岁月中,多次改道,或许在我们居住的房子下,农田下,公路下埋藏着未知的籽玉,理论上是不会完全枯竭消失不见,但和田籽玉毕竟是挖一块少一块,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回顾每年不断上涨的价格和不断降低的品质,好玉难寻确实是现实存在的,或许五年十年之后你现在认为的普籽有可能是未来的精品。
和田玉讲气质和意蕴,每一块和田玉都是完美的,和田玉又是讲传承的,传承是先辈对后的寄予和爱,是后辈对长辈的尊敬。无论是啥,传承是血脉相连的一种情怀。都是不可言喻的!你留一块和田玉给您的孩子了吗?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