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avatar 2018年5月10日16:22:47 评论 25,725
玉器鉴定师培训

说到和田玉“油脂感”,玩玉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温润如玉”常被世人来形容和田玉的温润,这种油脂感是和田自带的吗?和田玉的油脂感一般会受细腻程度、抛光工艺以及把玩时间这三个要素影响。

细腻程度细腻程度

和田玉看起来会有油润的感觉主要是和田玉矿物颗粒的硬度、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当光线照射到和田玉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时,和田玉的内部矿物颗粒的特征适得其反射的光会比照射的光线更加柔和,加上和田玉本身特殊的光泽就会形成一种弱于玻璃光泽、强于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和田玉的矿物颗粒结构越细小,油脂感越强,相反则越弱。

抛光工艺

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抛光首先是去粗磨细,即用抛光工具除去表面的糙面,把表面磨得很细;其次是罩亮,即用抛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最后是过油、上蜡,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不同的抛光工艺,会使得和田玉的油脂感不同。

把玩时间

用手轻轻地搓揉和田玉的表面,就是用人手对玉石进行更为精细的抛光美化。和田玉玉石把玩的时间越久,光泽就会变得越润滑,和田玉的油脂感也会越强。但如果不经常放在手中把玩,时间久了玉石就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手感上“出油”的感觉是怎么回事?手感上“出油”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和田玉在把玩的过程中有“油油”的感觉,这是因为和田玉的玉质紧密,矿物颗粒间缝隙较小。手在把玩过程中分泌的汗液或油脂无法沁入玉石内部,而是附着在玉石表面,使把玩者感觉到手上“出油”。而随着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玉石越玩儿越油润的原因。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独籽”这个词,可能有很多玩家并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划分出独籽,独籽有什么更好的地方?为什么有些玩家会偏爱独籽呢?

独籽,我们从字面上简单的理解,一块单独的籽料。即这块料子在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在原来籽料的基础上,挖脏去绺去除掉少量不需要的部分,并没有经过大的切割和分解,保留了籽料天然的原皮和外貌。独籽的作品保留了其独有的天然外型,而且籽料特征明显,有一种浑然圆润、顺滑油润的质感。

对于独籽来说,首先它保留了籽料的天然外形,圆润自然,这种天然的外形,更适宜把玩佩戴,也更富美感。一件小小的独籽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独籽雕件一方面证明了它的原生态之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颗籽料的相对完美度。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我们知道对于籽料来说,能保持原貌雕刻的独籽,说明它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如果其毛病多,那就基本形成不了“独籽”的风貌了。而且对于好的籽料来说,玉雕师是不舍得去切开它破坏它原来的形貌,所以很多独籽雕件的玉质或者是皮色都比较完美。

其次,从雕刻的角度来说,独籽的雕刻必须按照籽料的外形进行雕刻,这比做一些牌子更加困难,玉雕师们必须先根据籽料天生的形状和皮色分布进行独一无二的设计,之后在雕刻过程中对比例,深浅,以及对立体感觉的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随型随意的雕刻,并不是每个玉雕师都能驾驭。

独籽雕件不仅保留了籽玉原生态的美感,还融入了人文内涵,因此独籽的概念就被慢慢地深入人心。在工艺创作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独籽作品几乎成为玉雕作品中最具有文化气质的一个门类。同时,籽料的稀缺也让独籽越发显得珍贵。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玉雕制品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圆润、流畅、端庄、精巧、通透等,而其中,圆润、流畅与精巧是最突出的。以上特点,当然在别的工艺美术品种中也不无存在。

玉文化的发展史上来看,玉雕制品无论被视为工艺品还是艺术品,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玉雕作品,充分的说明了在玉雕作品的制作中,工艺应该是占有着相当重要的成分。例如:红山文化玉器、仰韶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龙山文化玉器,一直到春秋、战国、西汉、东汉至明、清的传世佳品,无一不是以工艺的精良、精致为我们后人再现了一种精深的文化脉络,筑就了另一段古史,这就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玉文史。

“工”的优劣,决定了“艺”的成败,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个琢字道出了其工艺的主导性,没有“工”,就无“:艺”,没有“工”,就无从谈“艺”就雕琢而言,“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然而,“琢”要琢多少,没有定论,这一点可以肯定,但是一定要琢。至于工艺的繁简,多寡,不是绝对的,没有什么数据分别、比例区分,而是因材而异,因人而异。

相对而言,它没有一个标准,更不可能有定律,因生活和思想的复杂、多变,同时也为了满足、丰富人与社会的多种需求,工艺的表现手法、方式同样也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复杂性,而绝非单一的、片面的。届时工艺的繁简精细程度,最后所揭露的艺术的思想主题,文化内涵,均反映出琢玉人自身的技艺、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以及对材质,包括形态、色泽、质地的充分合理的运用。所有这一切只有通过工艺的实施方能表现与展示出来。

因此,在玉雕制作的过程中不能没有“工”,而是要更加强。只注重表现材质,而忽略思想、观念主题的制作,这类制作是浮浅的,因缺少琢磨而无从推敲,生命力不强,或根本没有生命力,不值得提倡。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艺”是需要人“工”后天不断的加强充实,才得以完成实现,而不是简单的再现。那些大自然造就的一些形态优美、造型奇特的石木等等,所谓鬼斧神工,它们也有“工”,是自然赋予的“工”,它们经过漫长且精雕细琢的岁月,由时光将其一点点雕琢而成型。这里面依然是“工”不可设。试想故宫博物院历代藏品没有了那种精致精巧的工艺,还值得流芳百世吗?

艺术作品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它承载了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信息。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社会文明的象征,没有人的智慧劳作,艺术何以产生?

  1. 艺术再现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简单的工艺难以满足深厚的艺术需求,文化思潮也不应该倾向于回归原始,一味的追求物质感观,追求表象,工艺必将淡化,而缺少精致、精细的玉雕制品,将难以承载社会文明与人类文化的信息。

从观赏的角度来讲,玉雕作品或工艺品可分为多种形式,一种是经雕琢的,主题明确,一目了然,谁看了都明白,表现的是什么东四,什么题材,什么是思想,惟工艺帮助我们解决了观赏与理解的问题第二种是未经雕琢的,自然形成材质,原材料本身无需任何琢工,即可成为理想的收藏品、观赏品,有形象的、有抽象的,此类品种大多主题不明确,给人以不确定的因素较多,透露着物种原始的韵味。

新疆和田玉“油脂感”从何说起,独籽是什么

第三种是那些经雕琢的,且形制抽象、造型奇特、纹饰神秘的制品,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意识。如前所述由于此类作品形制的随意性和含义的不确定性,它给人们的观念、思维造成不同的联想,产生多种理解。形式不同,内涵不同,形式相同,内涵也不可同,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个人也可生出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时间、地点,同样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些都因视角不同,理念不同,结论不同。可让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人云亦云,无所定向,艺术的倾向性不明确,思想性不强,艺术观念模糊,因为工艺的缺失,所以,抽象的东四是有局限的,揭示艺术观念浅显不明,感官不强烈,感受不深刻,欣赏的程度、范围有限。

还是从“玉不琢,不成器”谈起,这个琢字,我以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雕琢,用手工琢,二是思想,用思想琢。我们常说的“琢磨琢磨”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做到了这两点的结合,并通过对一块玉石原料的反复思索、推敲,施以精湛的工艺,玉雕作品的艺术性方有可能充分展现出来。

我们再从相对的观念来看,“琢”字相对而琢,雕者琢,观者琢,在这里琢字不光是针对雕琢者一方面的问题了,而成了雕者与观者的心灵互动,双方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一切的一切是有着精美、精湛工艺的优秀的玉雕作品才能达到。“艺”因“工”而现,“工”赋予“艺”灵感,工艺相互结合推动艺术创作。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发展历史均表现出同一个规律,玉文化的发展史也不例外。

weinxin
玉侠老师的微信
这是玉侠的微信扫一扫
和田玉鉴定师培训
avatar
世界珠宝玉石学院招募合伙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