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avatar 2018年6月3日21:18:46 评论 2,044
玉器鉴定师培训

(起源)很难考证有那么一个非常确切的时间点,远古人类开始使用宝石来装饰自己,但在那些已经破败荒芜的废墟遗迹中,考古学家曾发现过一些原始打磨过的或穿孔的石头。如果从后来的帝王将相的陵墓中所发掘出的精致珠宝开始追溯,这些初步打磨的石头或许就是珠宝开始的雏形吧。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2-1.5万年前,河南许昌市灵井遗址出土)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2-1.5万年前,河南许昌市灵井遗址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2-1.5万年前,河南许昌市灵井遗址出土)细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2-1.5万年前,河南许昌市灵井遗址出土)

↑↑↑这些是在我国灵井遗址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已经打磨的非常光滑,用来制作成加工兽皮和工具的石器,石料是优质的玉髓、玛瑙,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石料并不产于当地。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玛瑙钺,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前21世纪,浙江杭州市官并头遗址出土)玛瑙钺,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前21世纪,浙江杭州市官并头遗址出土)

古人类在长期的劳动过程对石器的材质、颜色、光滑、均匀等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认知和喜爱偏好,逐渐孕育和发展关于“美”的审美意识。中国“玉文化”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开始萌芽,商代时期的玉器作为敬畏神明的祭祀礼器,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成为权利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多组多璜连珠玉组佩,西周(分别出土于山西及河南)多组多璜连珠玉组佩,西周(分别出土于山西及河南)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直至周代,因玉石的纹理、色泽、声音、硬度、质感所表现出的莹泽、舒扬,坚而韧、温而润的自然特质与人们崇尚的君子品质相同,被视作最高伦理的载体,于是玉所蕴含哲学之美也开始发扬与传承。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四璜连珠玉组佩局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河南省应国墓地出土)四璜连珠玉组佩局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河南省应国墓地出土)

多璜玉组佩除了运用到玉石,还串联了众多玛瑙珠和绿松石珠等彩色宝石,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配饰,无论是当时玉器精美的雕刻工艺,还是西周人的审美,时至今日依旧令人叹服。

(西风东进)

现代考古成果中发现,一些出土于战国时期墓葬里就有镶嵌着宝石的珠宝随葬品,然而这些珠宝饰品更多的有着西方(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文明特色。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还未被官方化,且距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证可考的张骞出使西域还有五百多年之久,于是学者们猜测这些首饰可能来源于草原民族部落之间买卖货物流通进入我国境内的。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镶嵌彩色宝石的金耳饰(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吉林台墓地出土镶嵌彩色宝石的金耳饰(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吉林台墓地出土

↑↑↑这件耳饰所含有非常明显的“黄金造粒工艺”——将许多微小的黄金细珠颗粒通过加热、使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焊料黏着在金属表面上的一种工艺。早在苏美尔文明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就存在的一种黄金工艺技法,在伊特鲁里亚时期达到鼎盛,这种工艺流传到中国后,被称为累珠,炸珠等。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镶红宝石金戒指(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吉林台墓地出土)镶红宝石金戒指(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吉林台墓地出土)

↑↑↑戒指戒面两端似蟾蜍首状,镶嵌红宝石为双眼。戒面两侧用细金珠焊成成排的小三角围成椭圆形,正面镶嵌的红宝石阴刻一位端坐在椅子上的妇人,头戴圆冠,一手屈至于胸前,手腕戴着手镯,手中握一束花,极具异国情调。

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考古发现中也曾出现过类似“印章”的镶嵌彩色宝石的戒指,这种精心设计的戒指,不仅是护身符,还相当于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型印章。↓↓↓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古罗马和古埃及的印章戒指)(古罗马和古埃及的印章戒指)

随着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开始,张骞在之后又打通了丝绸之路,敦煌开始成为西域文化东传的第一站。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不少描绘古代“丝绸之路”的商旅图,绘画展现了当时丝路古道上的东西方交往的情况。下图为莫高窟的296窟中,描绘北周时期的丝绸之路商旅图。↓↓↓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莫高窟 296窟壁画,摄影/孙志军)(莫高窟 296窟壁画,摄影/孙志军)

玉门关,距离敦煌城90公里,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相传古代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珠宝皆经由此关传入中原,故“玉门关”得此名。↓↓↓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玉门关遗址,摄影/WillingLE)(玉门关遗址,摄影/WillingLE)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焕之《凉州词》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琥珀兽 西晋(265-317年,山东临沂砚池晋墓出土)琥珀兽 西晋(265-317年,山东临沂砚池晋墓出土)

↑↑↑汉代人认为以琥珀制成的“射鬾”和“辟邪”等小兽具有辟邪的功能。汉晋时期就有大量的琥珀从云南缅甸方向和西域进口,制作成各种小型串饰和兽形雕饰。

魏晋时期常年的内战,无瑕顾及使得汉代所设西域都护府逐渐没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于是上乘的和田玉进入中原受阻。这一时期的玉组佩由以璜为主体变为以蝙蝠形珩为主题,搭配的璜也从横置变为竖置。玉料不如之前两汉,其间还出现了颇具异域风情的琥珀和其他宝石制品,玛瑙和绿松石珠的比例增加。在传世的宋摹本顾恺之《洛神赋》画卷上能看到这种组佩的状态。↓↓↓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玉组佩,东晋(317-420年,江苏省仙鹤观高崧夫妇永和十二年墓出土)玉组佩,东晋(317-420年,江苏省仙鹤观高崧夫妇永和十二年墓出土)

到了隋朝,隋文帝完成了南北大一统,成功结束了近400年的战火纷乱。西域各地商贾又可以频繁地到内地进行商贸活动。隋炀帝一继位就派使臣出使西域,又派大臣裴炬到河西走廊的张掖主事了解西域情况。裴炬对来自西域的商贾等各方人士待之以礼,并编著了《西域图记》 一书,为管辖经营西域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蹀躞金玉带,隋(581-618年,江苏省隋炀帝墓出土)蹀躞金玉带,隋(581-618年,江苏省隋炀帝墓出土)

↑↑↑蹀躞一词本意是小步快跑。蹀躞带就是可以悬挂小工具、饰品的腰带,因挂物而不能快跑,故而得名。蹀躞带起源于北方草原文化,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于汉地,是文明小六的产物,隋唐时代,玉带是官阶地位的标志,以金玉结合的方式最为尊贵。隋炀帝墓出土的蹀躞金玉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属带具系统中最高等级。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蹀躞金玉带局部,隋(581-618年,江苏省隋炀帝墓出土)蹀躞金玉带局部,隋(581-618年,江苏省隋炀帝墓出土)

如果说商周时期的中外文明交流犹如涓涓细流,带来了远方艺术文明及工艺技法,那么到了汉唐时期,因为有了“丝绸之路”的便利,西域文化俨如滚滚巨浪为中华文明输入丰沛的养分,汉唐艺术也如同生机勃发的树苗,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不断成长日趋成熟,向域外绽放着它的生命力。多元、自信、包容是中华文明最美的形态。

(雅俗共赏)

不同王朝时代,不同社会风气,例如周代开始流行佩戴玉石,首饰也是以玉石、绿松石、玛瑙为主,然而金银饰品以及其他彩色宝石是在丝绸之路开始之后才慢慢多见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佩戴玉石之为“雅”,那么金银饰品则算作“俗”,但这个“俗”并不是贬义,而是说明了金银首饰是金钱财富的象征,例如“金玉满堂”就用来形容家境殷实。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金扣(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朱翊钜墓出土)金扣(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朱翊钜墓出土)

中华文明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它可以将那些从西域文化传播而来的美学文化、款式纹样、宝石品种、镶嵌技法等等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珠宝文化。例如这只金银钗凤鸟衔枝鎏金银钗,银钗上的双凤尾羽呈浪花式花鸟嫁接形态,源自笈多帝国时期(320—500年)。这种印度花鸟嫁接式图样在初唐的时候传入我国并迅速中国化,其形象一度流传到五代十国后期,此后在元代文物上也屡次出现。↓↓↓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凤鸟衔枝鎏金银钗(局部,唐618-907年,陕西省西安紫薇花园墓地出土)凤鸟衔枝鎏金银钗(局部,唐618-907年,陕西省西安紫薇花园墓地出土)

随着汉唐门阀士族的衰落和科举制度的成熟发展,使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渐趋平民化,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珠宝首饰的纹样和造型以及设计构思上,除了皇亲贵胄的龙凤麒麟之类的主题,匠人们会借鉴文人雅士的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的题材,逐步提取并形成了吉祥图案的各种题材,并且以精细的工艺模仿文人画的技法。文人们则把带着珠宝的人像绘在传世画卷中。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银鎏金镶玉桃形带銙(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银鎏金镶玉桃形带銙(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

↑↑↑带銙,也叫带板,是从蹀躞带上的牌饰演变而来的一种装饰。其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及桃形(鸡心形)等。明代只有一品官员(和皇帝)才有资格佩戴玉带,所以有着“蟒袍玉带”的说法。这2件银鎏金镶玉桃形带銙,镶嵌着双层透雕的象征高升如意的蜿蜒舒卷的“朵云纹”的白玉。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带銙佩戴效果示意图)(带銙佩戴效果示意图)

用金银作为首饰制作材料,有着非常好的可塑性用来延展造型,又容易精雕细刻,还可以镶嵌各种色彩斑斓的彩色宝石。早在公元前的西方金银饰品已成为当时贵族阶级的生活风尚。而我国的金银珠宝发展虽晚于他们,但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在当时风俗观念变化下,开始茁壮发展。在能工巧匠们的精巧构思与高超技艺下,制作出一件又一件令人惊叹的卓越创造和艺术品味的华美首饰。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金镶宝石龙凤簪(局部,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金镶宝石龙凤簪(局部,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金镶宝花簪首(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金镶宝花簪首(明1368-1644年,湖北蕲春恭王墓出土)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人们对金银珠宝首饰的定义首先是财富,其次才是艺术价值等等,所以一件金器往往会以销熔的方式进行再造,使之再次成为“时尚新品”,所以如今见到的古代金银珠宝饰品多为清代之前的墓葬出土或者窖藏发现,很少有传世之品。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石金头面之一(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镶嵌宝石的金银首饰在元代之前并不常见,多为舶来品,直到元代之后才开始多起来,首饰镶嵌的天然宝石开始多样化,主要有: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水晶、红珊瑚、琥珀、猫眼、象牙、尖晶石(当时技术原因被当做红宝石、蓝宝石使用)、碧玺(清代),以及地位恒古不变的白玉翡翠。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金链香盒(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金链香盒(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嵌宝金链香盒(局部,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嵌宝金链香盒(局部,明1368-1644年,南京将军山沐昂夫人梅氏出土)

中国古代的宝石加工始终不是很发达的,随形抛光已属细致加工。宝石镶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包边嵌和包脚嵌,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包镶和爪镶。但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托座与宝石的扣合还不是很紧密,容易松动脱落。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南京大报恩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南京大报恩寺)

我国古代宝(玉)石的运用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局部(南京大报恩寺,镶嵌有佛教七宝)

珠宝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审美与智慧结晶,也是反映社会变迁与经济兴衰的缩影。小编精选了首都国家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中有关于宝(玉)石运用的一些展品。“美,之于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好与善,积淀了中华民族孜孜求索的和谐智慧。和谐,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哲学之美,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永恒乐律。”

weinxin
玉侠老师的微信
这是玉侠的微信扫一扫
和田玉鉴定师培训
avatar
世界珠宝玉石学院招募合伙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