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云南”并不是空穴来风,明朝灭亡后中国的翡翠文化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清前期,云南南方边境并未明确划分,缅北地区曾一度被划入云南境内。雍正十一年,云南巡抚进贡“永昌碧玉”若干,才有了“玉出云南”之说,其实都是来自如今缅甸土邦。按照《清档》记载,朝贡进京的翡翠并不叫翡翠,而被称为“云玉”、“滇玉”、“云石”等名称。但此刻的“云南玉”并不为内廷所认同,争议很大,内廷官吏查察史料之下竞相争论:“云南玉”到底是不是翡翠?多数人甚至一度将“云南玉”排除在玉石范畴之外。“永昌碧玉”之说点燃了缅甸玉和白玉之间的冲突。
在清朝的前期,这两者之间的形式就愈演愈烈。在翡翠和白玉的文化冲突,犹如对弈,但双方棋手有一点是相似的。清前期制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云南玉”翡翠同样重视选料,清朝前中期翡翠作为朝贡之礼进贡内廷时就特别注重选料,而恰恰是因为这点,得到内廷众多达官贵人的赏识。色彩艳丽、温润光滑、珠光宝气等等的优秀特点都让白玉稍逊几分,达官贵人自然更喜爱当时所谓的“云南玉”。这场对弈,翡翠确实“棋高一筹”。
翡翠与白玉的分庭抗礼,对峙之时,情况变得更加激烈。然而爱好收藏和田玉的乾隆皇帝的介入,这把星星之火终于要燎原了。在《清档》中记载,乾隆二十八年之前,就有翡翠制成腰带手镯进贡宫中。在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七年,有关翡翠的记载居然在内廷档案中三次出现,由此可见翡翠制品在内廷中使用越发频繁。可是乾隆爷并不是所有翡翠都收,翡翠制品越来越多,如何辩主次、分好坏呢?乾隆爷提出了新的要求:雕刻工艺。至此,用翡翠三要素加上雕刻工艺来评判器物好坏似乎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此举也为今后翡翠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