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籽料近年来越来越少,价钱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惊呼。新疆和田玉籽料真的枯竭了,没有了?
位于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的上游水库修建,禁挖,砂石料场整顿,新疆和田玉籽料似乎真的要枯竭了,是真的吗?真的没有了吗?几千年的玉文化明年就要结束了吗?
带着一堆的疑问,我们还是先到玉龙喀什河上游,看看新疆和田籽料原石的价格是什么样子吧。
这里就是著名的总闸口巴扎,前几年的这里,夏天基本没几个人。一般都是秋季棉花收获以后,农民们到河道里人工挖玉石,挖到一个算个,纯拍档子(意思就是没有本钱,加一点就卖,非常有性价比和捡漏的空间)。但近些年来已经不是这样了,慢慢也变成了一个玉商集聚地。
这就是渠首了,一个明显的分水设施,旁边的土地基本都翻过,不过说实话,离翻到河床底部,看图片,还差的远。
远处大大小小的石头包包,都是大型机器的功劳,这得烧多少油。
路过一个小绿洲,有绿洲就有村庄,感觉很宁静,祥和的样子,当然排除背景中的沙尘暴。
一个不到一百米的小桥,有流水,应该也是从高山中融化的雪水形成的吧,不知道有没有籽料可以挖,没停车细看。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一直是沿着河道在走,河道很深,洪水的切割冲蚀形成的类似悬崖一个的陡坡,都是连续的下坡弯道,很多是急弯,刹车不好估计要出大事。看到对面山坡上的车辆痕迹了吗,那就是大型挖掘机器留下的,那坡度估计有30度以上了吧,也不知怎么弄上去的。
河对岸山坡中部,有几个人,我说他们是种地的,你相信吗?
当然不是了,这里存在的人只有一个目的,挖玉石,能挖到吗,应该能,挖不到人家还呆在这个吃砂子吗?
这地方挖玉,应该很少见到陌生人,简单枯燥的生活,没有一个坚强的心和乐观的心态,很难坚持的吧。
看看卵石层的厚度,没有参照物确实不好说,不过五十米是怎么都有了。
卵石层掉到河里,夏天的融化雪水再把石头冲下去,再挖出来,就成了巴扎上的籽料。当然,这个都是很早以前的河床了,起码都是卵石,也不知道被抽刷了多少年。
一个被遗弃的挖玉人的地窝子,上面铺上一层彩色塑料布用石头压上就是房子了,吃饭就是馕,保持一两个月不坏没问题,馕沾着河道里的雪水就是一顿饭。
路边山坡也是卵石层,好像刚破开黄土层,还没来得及翻捡就被叫停了。
这些路边的石头应该也不是自己堆成这样的吧,都是人工弄的,但是都被叫停了。
这就是渠首那里分出来的那个人工渠,河水冰冷刺骨,灌溉了和田这样一个绿洲,养育了无数勤劳的人们。
看到这图片,想起了那首平凡之路。
图片不少,信息不多,至于新疆和田籽料是不是枯竭还要大家自己去判断,不过总体料子产量减少,价格上涨是真实的事实,且玩且珍惜吧。
籽料是指软玉原生矿经风化、冰川、泥石流、河水不断冲刷、搬运而形成。子料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怎么回事呢? 玉龙喀什河旁边的山上咔咔咔掉下来一大块山料掉到了河里面,然后咔嚓咔嚓摔碎了变成有大有小的大石头快然后就经过水的冲刷哗啦哗啦滚来滚去棱角就给磨平了接着呢就水冲来冲去水中金属元素粘来粘去附着在表面一层黄乎乎的一层石皮,经过谁的侵蚀籽料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孔洞就像人身上的毛孔。
那么新疆和田玉籽料枯竭了吗?看完上面说的应该心里有点数,毕竟就那么多的和田玉,掉到了颗粒又能掉多少。新疆和田玉籽料是玉龙喀什河挖出来的,但玉龙喀什河能有多长一段有料都去找早就挖没了,真正的籽现在大多集中于以前的囤货商里面,新疆自己都是进口转外销的。
那么市面上看着的那些新疆和田玉籽料到底是怎么回事?(俄料!且是山料,商家磨成籽料状!皮子也可以烧上去的)
俄罗斯和田玉简称“俄料”,产自俄罗斯的和田玉,产出形态也可以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但俄料的籽料很少,大多为山流水和山料,随着新疆料的日益稀少,俄料的白玉价值也逐渐提高,市场上的高端白玉,90%以上都是俄料。 简单说同出一个山系形成条件是相同的所以俄料看起来同样发白同样黄皮那不同之处在哪里有和田这么白就没有这么润,要不就泛点清,特点是有山有籽,有唐色(和田料少有)有黑皮(和田料较少)白而不润,比较干。大部分泛青灰。
玉石中各种产地,山籽的判断不一定等同于其价值的判断,和田玉中也有差的山料中也有好的,差的跟好的比价值也不会因为产地就高一等。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