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石加工,历史悠久、记忆精湛,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他们的功绩名垂千古。
这种精湛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商时代。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正值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在这种物质条件下,玉器加工迅速发展起来,无论是研磨、切削、勾线、浮雕、钻孔、抛光等,还是玉料的应用和造型创作,都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后在西周、春秋、战国、汉、唐、明等时代,历代都有佳作,而且各有特色,到了清朝,翡翠考上盛行,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工艺迅猛发展,是我国治玉史上空前繁荣时期。这时期玉器精雕细琢,形象逼真,大量巧作问世,刻画线条精细,磨光平滑,立体感强,花果的枝叶脉络雕刻明显,栩栩如生。镂空、半浮雕、浮雕三种雕法盛行,其中以半浮雕和浮雕为主。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玉雕技艺在近代历经百年的社会动乱和战争的创伤仍得以传承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出现过专“吃”翡翠的老字号,人称“四大聚”的聚珍斋、聚兴斋、聚宝斋和聚盛斋四大玉器号,家家都有百多位磨玉能手,而且各有各的行家里手。
到了30年代后,紧跟在老一辈之后,涌现了潘秉衡、王树森等一大批著名的玉雕大师,特别是王树森,1988年被评为特级工艺大师,他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利用玉料的天然色泽,探索创新,制造出许多绝妙的俏色作品,为现代俏色艺术奠定了基础,他创作的几件高绿翡翠玉佩,件件价值连城。
玉侠老师的微信
这是玉侠的微信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