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玉中之王
翡翠的历史文化伴随着翡翠的历史同步进行着,纵观翡翠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玉石、翡翠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元代以前腾冲的墓葬中并没有发现翡翠的随葬品,直至明朝以后才有翡翠传入中国。据《云南冀勘察记》记载,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云南腾冲入进入到翡翠的集散地勐拱经商,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腾冲的玉石业已经呈一定的规模了。虽然缅甸雾露河沿岸的翡翠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就开始开采的,但至清朝乾隆年间,都还没有汉人肯历险涉入玉石产区,直到20世幻初,在玉石 产区找矿和经商的汉人才比当地的缅甸人更多。汉人加入了缅甸翡翠的开采和商贸的行列,才使得大量的翡翠原石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中国。
明朝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此时,翡翠多作为贡品献给当时的中央朝廷。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鼎盛时代,翡翠制品在朝廷和民间开始广为流传。同时,翡翠的商业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据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的记载:"玉出南金沙江,距州二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之美恶有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汗省,背有作玉坊。角之见翡翠,平底暴富矣。"此段文字描述了当时翡翠的产出状况、玉石质量、销售情况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大量互动式利用翡翠资源的时代,人们曾建立"作玉坊"对翡翠原石进行加工和销售,从而获得大量的经济收入,而且当时云南的腾冲、大理就是翡翠的集散地。
翡翠得以广泛流传还得归功于清王朝的皇家贵族对翡翠的嗜好。
从清朝的乾隆年间开始,翡翠便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全盛时代,慈禧太后十分喜欢翡翠,对翡翠的用量相当庞大,翡翠被用于帛蜍或者镶嵌各式各样的首饰、陈列的艺术品、随身的朝珠、把玩的"玉如意"等。因此,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帝王玉"的美称。
进入民国时期,由于时局不稳,翡翠的发展进入低潮期,翡翠的设计和雕工相对粗犷。因此,这段时期的中国翡翠市场处于发展的雏形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北京玉雕厂、上海玉雕厂和南方玉雕厂等加工基地,中国翡翠市场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翡翠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七十年代缅甸的帕橄翡翠矿区翡翠原石的拍卖,发展到仰光翡翠原石的拍卖,缅甸的瓦城成为当时的翡翠玉器主要市场,八十年代泰国的清迈成为翡翠原石的集散地,再运到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缅甸仰光拍卖的翡翠原石,在九十年代,有部分进入中国的香港和台湾,有部分进入了中国的云南,有些翡翠原石在云南直接加工,这时期云南的翡翠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部分翡翠原石经香港进入广东,这一时期广东的翡翠市场进入了起步阶段。
中国翡翠市场发展阶段
近二十年来,经过仰光拍卖后的翡翠原石,一直销往中国的大陆,九十年代后期,每年约有几千吨直接进入中国的大陆广东,进行二次拍卖,而后主要聚集在广东进行加工和销售,广东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翡翠市场。
自九十年代后期到2008年,广东迅速成为中国的翡翠原料拍卖、加工和销售中心;无论任何一次经济低潮,丝毫不减收藏翡翠的热潮,翡翠价位直线上升,翡翠的收藏热潮一浪高于一浪,中国翡翠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年进口和销售翡翠玉达数百亿元,最高潮期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也带动了翡翠玉拍卖行业的拍卖热;中国翡翠市场进入了发展阶段,中国翡翠拍卖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消费大国,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市场,最大的翡翠玉加工基地,最大的翡翠赌石市场 。
2008年底至2009年初,由于云南方面的重视,利用与翡翠产地国缅甸边贸的优势,重整旗鼓云南的翡翠市场,在瑞丽和盈江建立了翡翠毛料公盘市场,并创造了盈江翡翠毛料公盘市场首场拍卖成交额1800万元的好记录,云南的腾冲在县改市后,各种条件有所改善,其翡翠市场得到了发展。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