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为什么会越来越贵?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和田玉属于几乎不可再生资源,原料难得,玉石难寻。
当然,我们会关注:和田玉的开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挖了这么久,总要挖出点什么来吧...翡翠的矿山就一座座,资源存量不小,和田玉呢?没有发现新的矿源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我们得要先搞清楚下和田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先来看看和田玉主要产在哪:对,图下所示,主要分布在新疆所辖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带,相信了解和田玉的朋友都非常熟悉了。
和田玉成矿带断续长1100多公里,在高山这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主要分布在和田,喀什,克州,且末,玛纳斯等11处。
当然,除了新疆,别的国家或地区,也有一些地方有透闪石产出,比如青海料,俄料等,在此不作论述。在说和田玉前,打个岔,要说下钻石,因为钻石跟和田玉一样稀有且同样贵得上天。
俄罗斯钻石矿开采
钻石是在高温高压下,由碳原子形成的。在地下几千米的金伯利岩石中,这里的温度、压力都非常高,在高温、高压下,碳原子按照最完美的结构排列,使得钻石成为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那么,只要地下达到一定的深度,就能有高温高压的环境,如果是超基性岩,并产出金伯利岩的话,那就有机会出产钻石了。而和田玉则不一样,听我慢慢跟你道来。
钻石
——和田玉矿脉形成之秘——
和田玉按照产出地的不同,可分为:山料、山流水、子料三种类型。
1、山料:产于山上的原生矿:
山料,通过玉矿开采,有的矿井灌进雨雪,形成晶莹碧透的冰洞,洞被炸开后,清理出石渣,就沿着蓝色的玉线寻找玉石。玉石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鸡窝状,一般包裹在大理石中,需要进行剥离。受季节限制严重,一年的开采期只有4个月左右。所以,矿里有句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山料的矿床属于接触交代型矿床,也就是原生矿床。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 (碳酸盐岩等)接触带附近,再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矿石一般为粗状结构,是宝石矿形成的良好条件。
2、山流水:
山流水,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沖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年代稍久远,价格比籽料低,但比山料高。
3、子料:
子料,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料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的光泽,所以籽料被视作是玉中珍品。
子料玉矿的矿床属于水产矿床,原石经过长期的地质、冰川运动后再经过雨水、雪水的冲刷流入水中,然后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玉龙喀什河的冲刷,才能形成水中的玉料。
子料中最珍贵的白玉是羊脂玉,凝如白脂,真正的羊脂玉,不仅白若羊脂,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的山料或子料可匹敌的。目前最好的羊脂玉克价可达十万几十万以上。
我们来看子料的矿床——其产生于河流之中,矿床被称为外生矿床,按照成因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外生矿床类型:
1、冰碛型:和田玉的原生山矿经过冰川摩擦、刨蚀、搬运形成的矿床;
2、坡积型:由于崩塌堆积形成的矿床;
3、冲积型:经过长期的冲刷堆积在戈壁滩、河床边所形成的矿床。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原因——成矿的特点和条件,这是和田玉和其他玉石形成区别的最大原因。完全符合和田玉成矿条件的只有昆仑山脉具备,这似乎能成为和田玉如此独特以及其为何如此珍贵的最好说明?
和田某工厂的筛玉带
成矿条件:
1、结构:最重要的条件,首要是开裂结构。大的断裂带控制侵入体的散布,小的断裂层与矿化带有关,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重合面。
2、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由镁质或灰质石灰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成。透镜体或捕掳体的白云石大理岩比较利于成矿。
3、侵入岩:岩浆和热液对和田玉构成有着重要作用。侵入岩的含铁量低,有利于形成白玉,与成玉有紧密联系的是层状小岩脉,长度在几米到十几米之内。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就可以形成和田玉的成矿环境。看到这,不少人已经有点晕了,很复杂,要求很严是不是?
但是,还没结束——成矿温度在300摄氏度至380摄氏度,压力小于2.5千帕,介质为中性或弱碱性的情况下,再加上以上的条件,才能形成和田玉。
不禁感叹一句:和田玉的来之不易,从源头上就已注定了,而非仅仅是在被人工开采、搬运、雕刻的路上。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