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碧玉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碧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碧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和田碧玉看“糖”
俄罗斯碧玉往往带“糖”,和田碧玉山料也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碧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罗斯碧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
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不过,也许还会有藏友问,通过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区别开来了吗?首先,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俄料”,从性质上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俄料了,而是东西萨彦岭往北至贝加尔湖的俄料了。纬度越高,色越白;纬度越高,性越僵。无所谓东西萨彦岭与喀拉昆仑山,只要符合许慎对玉定义的五德,就是美玉。五德缺一,立即弃之。
和田玉的沁,是如何产生的?
和田玉,自滚落至河道起,就开始了漫漫升华为籽料的进程,在这个与河水相伴的时间里,随着和田玉籽料在河道中的翻滚,产生一些绺裂或肉质疏松的地方,开始慢慢被水中的锰离子沁入,渐渐形成了各种沁纹。
当然有些山料也是会有沁纹的,那是因为山料露在外面的部分也会被雨水、山洪长时间浸泡,水中的锰离子也会沁入山料表层肉内,山料带沁纹的相对较少。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