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长时间盘完或是佩戴古玉,难免会在玉石的表面沾上灰尘或是污渍,这些污渍会附着在玉石的表面,时间长后,这些污渍会让玉石表面的光泽变得温润柔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和田玉拥有柔和的光泽,这一层物质就是和田玉的包浆成分,对于古玉是这样形成包浆的。
生坑(刚刚出土/出土未久)的玉器虽历经千年仍然滋润,且包浆光洁度很好,但包浆不是布满器物整体,且不均匀,只有后期仿制或盘完以后包浆才能出现均匀的现象。
2、对于新玉也可以形成包浆,这些包浆可能是后期把玩形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埋藏在泥土内形成的,比如和田籽料,它表面的那层皮子就是包浆的表现形式,这种玉石包浆的形成是由于山料掉落到河水或是冰川雪地中经过长时间的冲刷或是地质运动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河水或是冰川内部的矿物质侵入形成的。
石浆的形成和玉石形成的年份有关系,由于自然界的有些玉石形成的时间较短,有部分的玉料还未完全变成玉,带有石头的性质,一般在玉石上带有石浆的部分,透明度与硬度都是很低的,是玉石中的一种瑕疵,不过玉雕师在雕刻设计时将这些瑕疵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玉石的价值。
比如上图作品《罗汉》头部就是石浆。
假包浆,将玉器浸泡在热蜡中,待冷却之后将蜡除去,以降低玉器表面的光亮度,达到一种“温和”的感觉,但是这还不够,玉器表面会比较粗糙,没有真包浆那种滑腻感,这时候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直到玉器表面光滑如绸缎。
这类假包浆的鉴别,通过用酸碱等化学品进行退光处理的玉器,可在玉器中闻到残留的化学品气味,且玉器留下处理过的痕迹,没有真包浆浑厚、自然。
现下的玉石市场上有很多新玉也是有包浆的,没有经过把玩,可表面却带有很够的包浆,这是由于在玉石表面涂有油脂或是保护蜡的原因,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玉石温润油滑的光泽。
在很多收藏者的心中,包浆是收藏的一个重点,有很多人就是因为玉石的包浆而收藏玉石的,就像偏爱玉石的皮色一样,这足以证明包浆的魅力,如果一块和田白玉牌包浆的话,那无疑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品。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