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无论是经营古玩生意的还是收藏古玩的,只要进入古玩行业就要了解和懂得行内的规矩或习惯,否则就无法真正入行。行有行规,道有行道,一言一行, 举手投足,都会体现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作为店家,摆在明面上的是给不懂古玩的爱好者看的,摆在暗处的是给行家看的,摆在保险柜里的是给真正眼力买家看 的。你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性和眼力。眼力好而道性不好也都隔着层,不一定拿出来让你上手。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 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 分。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古玩商和藏家们总结经 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大体上有如下一些情况:
1.过去古玩行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不像今天的拍卖行,藏品要看流传有序(说明高仿厉害、眼力退化和行业复杂)
2.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货有问题,在过去是口朝下轻轻地放下藏品,你要给店家说出子丑寅卯来。懂规矩的店家要请客给钱(学费),不懂规矩的就无所谓,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现在就不同了,都是知假卖假,骗的都是不懂装蒜的有钱人或者故弄风雅的官家。
3.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不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4. 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 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6.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7. 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 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古玩行很忌讳买方退货与卖方找后账。但在行里熟悉圈 内利用彼此信任关系而企图卖高价或者不对路之货者,应该退赔,并逐出圈内。
8.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
10.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古玩的进货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
11.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12.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
13.当有买家将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其他对此商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参与竞买,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处后方可上手与卖方商谈。
14.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15.在古玩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过的行家和店家是轻易不会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为店家,行圈里不会轻易“杀人”的,因为这种手段无疑于自杀。
16.作为店家,绝不会轻易“支锅”的,当你参与“支锅”的那天起,就要做好被随时法办进局子的准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利益之人是最靠不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17.在圈子里,得到上品,讲的是缘分和财路,专想“检漏”的人,往往会载“大跟头”,之后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18.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古玩的终极价值。单纯的玩,则会玩物丧志。
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以上鉴定师肖昌瑶整理的那些,二是术语,术语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下面再来看看术语。
后加彩:指在漆面严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绘彩,一般多用于描金柜。后加彩定义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使其升值达到作伪盈利的目的。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由清代康熙至民国初年,均有在瓷器上作后加彩的伪作。有的于旧器脱釉后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有的用后加彩手法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更多的是在清代各朝素器上后加彩,使其成为粉彩、斗彩、珐琅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较为名贵的品种。
扒散头:也称“爬山头”,古玩修复用语。原用于评价修补过的老字画,在老家具行业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多指对残损残缺的工艺品进行整修,或者是为了遮人眼目的修补。有人称此为“爬山头”,意不通。“扒散头”有把散了的东西扒起来的含义。“扒散头”在古玩行业中带有一种贬义,它与“修复”不同,修复是公开性的,而“扒散头”则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蒙人。
敲锒头:古玩生意人经营用语。“敲锒头”,系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时硬碰硬地交易。如说“这件瓷器是敲锒头下来咯”,有时也简称一下“敲”字,如说:“格件铜器是阿拉敲下来咯”。用“敲锒头”来说明某桩生意,无非是显示扎实、牢靠,说的人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态。
偷冷饭:古玩生意人行为用语。“偷冷饭”与“下出笼”有同义,但又有区别。它常常说的是老板手下人所为,具有瞒天过海的含义,为贬义词。“偷冷饭”是一种古玩行业的不良习气,因而会被人们谴责。“偷冷饭”常谓他人所作所为,而绝无以此自诩的。近年来,其他行业也有使用此词语的。
新家生:古玩鉴定用语。系指一切仿冒之赝品。“家生”本是器物的总称,南宋吕自牧《梦粱录》十三“诸色杂卖”云“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在鉴赏古玩时常说:“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时干脆说“新家生”。
搬砖头:古玩交易用语。指不花本钱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从中赚取差价。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
掉五门:这是苏作木匠对家具制作精细程度的赞美之语。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置于地面上按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距离,不差分毫。这种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脚印相合的情况。
下出笼:古玩生意用语。泛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贬义词,例如“伊下出笼”,“专门下出笼”。古玩行当的弊端诸多,而“下出笼”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种行为常常遭到谴责。
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据说此语原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民间,源于打花会赌博的“打闷包”。此语现在沪上其他行当也有使用。
跑道儿:购买或出售古玩行为的中间人,有的是与买卖相熟的亲友,有的是专门的经济人,不出资不合伙,只从中奔走,说成一笔交易。实际经纪人,拉纤的。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有人从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蚂蟥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因浅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圆状,形似蚂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特指家具表面的浅浮雕参照了汉代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在硬木家具上比较多见。
坑子货:指做得不好或材质有问题的家具,有时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进后好几年也脱不了手的货色。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叉帮车:就是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
高老八:遇到新仿旧的货称,或称“八爷”。
新加坡:对有些地摊货,谐音“新假破”。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或称“吃药”。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动过手: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
行里人:从事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员。
邪价儿:出奇的天价。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岁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层包裹物。器物由于外界条件差异而具有各种不同的包浆,例如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红木家具的玻璃包浆,青铜器的黑漆包浆。因为包浆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鉴定古玩重要条件之一。
皮壳:古玩鉴定用语。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木材、漆面与空气、水分等自然环境亲密接触,被慢慢风化,原有的漆面产生了温润如玉的包浆,还有漆面皲裂的效果。旧时古玩行当里的人,将家具、竹、木、牙雕、紫砂、核雕等古器上的具有一层玻璃质感的包浆,称为“皮壳”。顾名思义,称之为“皮壳”的包浆,是一种较厚的包浆,但有些古玩不称“皮壳”,例如瓷器、绣品、古籍版本、珠宝等。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在玉器及钱币收藏里也经常用到“开门”),也有作“大开门”的,就更富江湖气了。“开门”是钱币学中的一个术语,也叫“开门见山”,意思是说某枚钱币的形制、工艺、文字及锈色和包浆(氧化层)都很自然和舒适,具备了真钱所应有的特征,亦即“打开门(钱)就看见山(真钱的特征)”。
活拿:一名古玩商人从另一古玩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这叫“活拿”。“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言必有信。价位比买断要高,一般说,不在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价上加价,叫“戴帽儿”,多卖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问。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为用语。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此语从沪语“掮客”引申而来,有时亦简称一个“掮”字,如“让我掮一掮”,“他要掮我这种货”。虽说“掮做”与“搬砖头”都是利用他人的东西做生意,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的行为,而“掮做”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至尊:古玩鉴定用语,系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来,常说:“东西绝对至尊”。或者也可以说:“侬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兴”的反义词。此语来自骰戏的“至尊宝”,它指骰戏中最大的牌色。此语不仅古玩行当用,其他行业也用,也常见于上海社会流行语中。
当账:古玩交易用语。泛指物物等价交换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业内人士所为。有人在注释此语时,写成“打仗”,那是误解。做生意怎能和打仗联系在一起呢?“当账”的“当”是对等的意思,如成语“旗鼓相当”。当账就是账项对等的交易。
叫行:古玩交易用语。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交易的,交易时的价钱是随市叫喊出来的,是同行之间的买卖,后称这种买卖行为为“叫行”。同行之间买卖成交的价位,也就称“叫行价”。
落家:古玩生意行话。它相对于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话,如说这件青花瓶是从“落家”出来的。落家系指他人,决不能自称。
拖工:古玩走私用语。是指那些专门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的职业人员。此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一种违法行为。“拖工”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指一类人。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们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领,并以此获得暴利。
工手:古玩制作工艺术语。表示匠人制作工艺品时的功夫。谓之“工手”,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艺”的简称。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如紫砂、竹木牙雕、金属器物。而对纯艺术品的书画就不能使用。
品相:古玩鉴定用语。是品质与外相的意义,泛指收藏品的外观工艺和内在质量的优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份的器物。如称: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涂等。品相是构成古玩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卖相:指古玩不真或身份不高,但显得比较完整,古老或精致,在买出时显得“爱人儿”,易受买主欢迎,叫“有卖相”。相反,古玩虽真,但有残污或看上去不精致,则不受买家欢迎,即无卖相。
妖气: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为了做旧而残留下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妖邪手法的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
妖怪:古玩鉴定用语。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也指某些改头换面的作伪品。人们在使用时,常说:“这件东西是妖怪”。有时干脆说:“妖怪”,还有时更干脆,只用一个“妖”字。
生蜡: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较好的成色。古玩鉴定用语。多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收藏品。究“蜡”字的含义,可引申为光亮、光辉,“生蜡”就是生辉。该语是典型的沪语,同类词如“克蜡”。
掌眼:购买古玩时,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高明的人替自己掌握一下尺度,以免在鉴定上有什么闪失。对于代替自己把握眼力的人,叫作“请某某先生来掌眼”。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漏儿:古玩商人购买古玩时,卖主不懂,好东西未被重视,行市也不明,因而古玩商人拣了便宜。从买东西的人说叫“捡漏儿”,从卖东西的人说是卖漏了。
一张:“张”不是货币数量,而是钞票载体的数量单位。此词甚妙,因可随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90年代初期一张指十元;90年代中后期已指百元。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身份:即古玩物件的品位。不是指人,而是指物。如瓶子与盘子比,古瓶当然比盘子身份高。有点象品相中的“品”。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也称“交行价”、“倒行价”。
拣漏:或称“拾麦子”“拾漏”,是指买者有眼而卖者不识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打一: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扣,叫“打一”。
行货:一般指“大路货儿”,也指艺术家或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精美的艺术品。
拿分:指古玩商人收购的古玩商品,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也指“快货儿”。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交行: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也称“倒行”。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达到一定的年代,或称“够年份”。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称“火光”。
回了:收藏者决定不购买某件藏品,经营者决定不经营某件藏品。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天书:重要的鉴定专著。
今玩:现代制作的收藏品。
做旧:新货做伪。
高仿:做旧做的好。
判眼:做的不好。
下蛋:则专指复制品。
打仗:以物换物。
老种:老翡翠。
新种:新翡翠。
热坑:传世的东西。
现玩:即今玩。
臭:顾名思义,指腐烂、人人讨厌的东西。不过,臭是有过程的,就指本来是“香饽饽”的东西,却放陈了,或者日久卖不出去,偏偏让许多古玩商贩拿出去过手,变成任人皆知,谁也不想买的货色(因为从购买心理讲,凡是经过多人之手而无人购买的东西,都认为是内有毛病或问题,从而犹豫不前,不想购买),恰恰此时卖主绷不住了,越卖价格越低,也就越没人买了。这就是古玩商人把东西卖臭了。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时都喜欢对“没见过天儿”的古玩伸手。
提:古玩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为酬劳金,叫“提一点”,另有规定的不算。通常说提,就是一成。对导游、翻译,可另行规定。古玩商人对这一做法不能装傻。不然帮你卖货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
输:指亏本。这正反映出古玩商人的经营具有很大的赌博性。买一件古玩,到手后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古玩商人怕输,还怕丢人现眼,输钱不落好手。
绷:古玩商人真心想买或卖时,因某一方自己还要考虑,故意不买或不卖,准备放长线实现自己的交易计划,叫:绷着买后绷着卖。
祖:即古玩行的祖师范蠡。其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方:简化“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
吊: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冲:瓷器上有裂纹。
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
10块钱:就是1千元。
1毛钱:即是10元。
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品味人生,缅怀历史!
古玩收藏界有哪些行话?古玩行的不成文规矩
玉侠老师的微信
这是玉侠的微信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